学术动态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动态资讯 > 学术动态 >

温泉新定义(王艳平 连栋)

作  者  简  介
王艳平:中温协专家委员,留日博士,东北财经大学教授,连邦温泉科技顾问,大连能量温泉研究所主任研究员。
连   栋:大连能量温泉研究所所长,连邦温泉科技董事长。
 
 
 

温泉定义之树
 
 
 
      温泉早有定义,但随着社会发展,温泉定义也需要调整,无变无以应变,万变不离其宗,汤易易汤,多样兼容亦独具特色,总在前行也退二进三。传统的温泉定义如下:温泉是指天然地由自己从地下涌出到地面的热矿水,要求温度大于25度,水体内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。
  
       传统的温泉定义基于经验主义世界观,以形成学视角描述概念,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了一定的科学成分——对水质成分的要求。经验有限,因为社会在发展,谁对未来有经验?科学分科,科外无限,无穷大减去有限的结果还是无穷大,宗教、奇妙、灵异、心理等,都是比科学大无穷的非科学。如果没有非科学,难说科学会怎样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:那就是科学家要崩溃,因为精神世界没了。
 
      按照传统的温泉定义,首先出来的问题是水量,传统定义中没有规定涌出量,而当温泉成为一种产业资源,不够量的温泉该怎么办?造假不好,但不造假对某些情形而言还实现不了温泉产业,难道定义的目的就是要支持一方的同时要打倒另一方,如此思维方式与冲突哲学同理,把不符合我愿的定位于敌,30多年前的中国吃够了如此思维的苦头。其二是现代人喜欢的某些指标没在定义中,水滑、汤烟、气味、涩度、颜色等,古人几乎只关心温泉治病,无暇关心温泉给予的精神流畅,那时的康养条件也确实很差,而现代人有病时的知名反应是去医院,温泉治病的功能在下降,此起彼伏,温泉必有新功能出现,如果一味也苛刻地坚持传统定义,必然压制温泉事业的发展、升级与转型。其三,没有从应用的角度考虑温泉,只是就温泉论温泉,没有超越温泉来定义温泉。其四,打井出来的地热是不是温泉?因为其不是沿着地下天然通道自己涌出地表的。
 
 
       基于上述语境,大连能量温泉研究所设立研究课题,提出温泉新定义:温泉在现代和面向未来的语境下,即是指以水体为物质载体,以天然温泉为科学基础,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科技与智慧投入,以满足温度、矿物质含量、负氧化还原电位和水量等各项温泉标准为保证,所创造的具有健康与精神皆宜的特殊阈限时空。也即温泉是一种阈限时空,谁能创造之,英雄可问也可不问出处,现代温泉定义是以传统为逻辑起点,具有发展、包容、积极、科学和精神多方面性质。形象地比喻,古人类中只有一只发展成今天的人类,而其他种类的古人类之所以灭绝,就在于依赖于纯单一食物,不能够形成适应发展也灵动的杂食结构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本定义采取的是后现代主义视角,有延异色彩,为多视角的有机交织,如此能动考虑也可以获得积极的出口。
 
      其实,温泉界已经在做一些修改温泉定义的努力。将温度提高一些以阻止乱开发,让获得天然温泉的成本高一些。再就是提出把25度提高34度,因为在这个温度上医学意义明显,意味着一切以人的健康为考虑,而不是以客观的温泉形成学为标准。再就是韩国将温泉定义中的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成分,改为对人体无害为前提,因为有些客人不是来治病的,其以休闲、娱乐和增进家庭团结为目的。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,但基于人类特有的想象力,理论探索在某些方面也可以引领发展。新理论带来新机遇,客观上可能为某些小微企业带来好处,贬义地说企业都是唯利是图,而褒义讲则产业经济总是在推动社会发展,与古人类以两性关系推动进步相比,那种替代是多么了不起的跨越。
 

标签:

电话:400 888 4501

微信公众平台

在线客服